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中概股退市你需要知道的

谷雨轩言 谷雨轩言
2024-09-20
哈喽,这里是谷雨轩
陪您一起用阅读穿越时空,以思考增厚人生

近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铝业、中国人寿、上海石化5家央企申请自愿将其美国存托股份从纽交所退市,中概股前景似乎更加晦暗。

中美关于中概股审计底稿问题已经进行了多轮较量,美方态度仍然非常强硬,坚持审计底稿问题“不容商量”,截至7月底已经有159家中国公司被列入预摘牌名单。

美国目前在推进《加速HFCAA法案》,一旦通过,则将连续三年未按规定提交报告则摘牌的期限将缩短为两年,那么最快在2023年将有大概190家中概公司全面退市,到2024年在美上市的全部公司将都被摘牌退市


事情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

中概股问题最早发端于2018年,当年底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发布声明将加强中概股监管。

恰逢2020年瑞幸咖啡大规模造假事件爆发,震惊美国资本市场,推动了对中概股监管的加强。

当年12月《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获得快速通过

该法案规定,如果外国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未能提交PCAOB所要求的报告(即必须提供审计底稿),则SEC将其从交易所摘牌。

不仅如此,2021年6月美国参议院又进一步通过了《加速HFCAA》一旦该法案最终立法通过,则退市宽限期将从原有的三年缩短至两年。


可以看到,站在美国监管机构的角度,要求上市公司提交审计底稿也算师出有名,否则美国监管机构无从判断这些公司是否进行了财务造假,侵害了美国乃至全球投资者的权益。


这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实际上也是针对所有外国公司,并不单独针对中国,那为什么这次感觉中国更受伤呢?

因为在此前实际上美国SEC对中国公司施行特殊照顾,在其他国家多数情况都按照美国监管机构的要求提交审计底稿时,对中国公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可以不用提交。

但是随着中国在美上市公司逐渐增多,对中概股的监管就越发重要,瑞幸咖啡造假又推动了这一进程。

况且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美国对充当中国风险投资人,对自己获取投资回报而中国获得更大的产业利益的兴趣在降低。


为什么不愿提供审计底稿?

对于各大央企国企则不必多说,这部分直接退市就是了,主要是对民营企业。

审计底稿不同于财务报告,涉及到公司方方面面的详细信息,在中美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我国政府对大型公司向美国提供详细的审计底稿心怀疑虑是正常的。

实际上从口径上,我方并不反对提交审计底稿,但绝非无条件的提供,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在得到国内审核同意后提交,也就是,双方的纠纷在于有条件提交还是无条件提交。


我们的要求并非无理,在可能事关本国信息安全的领域,经由国家审查哪些可以提交哪些不可以,这是正当的。

比如法国关于审计底稿即是必须在得到法国监管机构和美方共同审核,获取法国许可后,才能向美国提交审计底稿。当然,法国是西方国家中对美比较强硬的国家。


2022年4月2日,证监会修订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规定,明确境外监管机构在中国境内调查取证,应通过跨境监管合作机制进行;删除原规定中关于“现场检查应以我国监管机构为主进行,或者依赖我国监管机构的检查结果”的表述。

这说明在审计底稿问题上,我方倾向于在中美双方共同审核。

因此现阶段问题的症结在于,美国是否同意经过中美共同审核后提交的审计底稿。



为什么有大量的新型企业选择去美国上市?


五大央企退市,是给民企让路么?

算不上。

我们的打算肯定是将绝对不能提供底稿的企业退市,民营企业经审核后提供,所以问题其实没有任何变化,关键还是在于以何种方式提交审计底稿

如果这个问题谈不拢,中概股的退市就无可避免。

有人可能会说,退市就退市,回来更好。

我们首先应该问,为什么有大量的新型企业选择去美国上市?

比如阿里、网易、蔚来、小鹏、理想等等。


三个原因:风险定价更完善、资本更充沛、交易成本更低。


先说风险定价问题

国内上市企业一般要求上市前连续三年盈利,而在新兴行业尤其是互联网,莫说上市前盈利,上市后也不保证盈利,实际上很多赴美上市企业都是为了快速融资然后开展业务。

也就是说美国资本市场可以提供风险投资,给你钱你去创业,有个看起来可行的Idea就行,是可以支持企业由0到1这个过程的;中国资本市场则是,你创业基本成功了,需要扩大规模,来融资吧,是支持从10到100这个过程的。


中国资本市场对于风险的定价更加保守,或者说不愿意为从0到1这个过程出价,不愿意承担风险投资的角色。

所以有些人指责好的企业都去境外上市了,这个指责是站不住脚的,多数情况下不是他们主动去境外上市,而是没有境内上市的条件。


我们可以看一下2020年和2021年赴美上市企业:



可以看到大多数企业都是初创企业,并非我们以为的“好企业”,只不过这些企业在拿到融资后,有一部分会发展壮大成为优秀企业。

在人家初创期你不愿意冒险投资,等到成长起来又指责人家跑到美国上市,是不是有点“巧言如簧,颜之厚矣”了?


再说资本充沛问题

美国资本市场是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全球资本来去自如,加之美国的经济优势地位,自然造就了全球资本最充沛的市场


那我们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强国,难道不能打造一个资本充沛的市场?

还真的,挺难的。

要吸引全球资本,首先要允许资本自由流动,恰恰我国对资本流动管控得非常严格。


那为啥我们不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呢?

因为种种现实问题,我们担心开放资本,会引发大规模资本外流。

比如,我国高昂的房价即有赖于资本不能自由流动维持,如果一旦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对一二线城市的中产阶层,很可能将抛弃掉房产选择润,对这些人来说,润的门槛并不高,仅此一项即可能严重冲击金融秩序。


第三是交易成本问题。

此交易成本不是说买卖股票的成本,而是上市过程中由制度因素造成的。

在美国上市,各种法律规则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只要满足其要求就可顺利上市,基本是可以预期的;在我国,则审查机制要繁琐的多,其中还涉及到许多桌面下的规则,上市周期更长,还有可能突然遭遇不明的一股风向,导致上市的无限期延迟。


对初创企业,时间不仅是金钱,还是生命,因此便捷、可预期的上市渠道就非常重要。


因此,风险定价,资本丰沛度和交易成本三个因素,让新兴企业对美国资本市场趋之若鹜。


所以,如果美国资本市场大门对我国企业关掉,在风险定价,资本丰沛度和交易成本三个问题中短期均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会造成我们一些初创企业在恰当的时机得不到上市机会,从而死在黎明之前,可以参考在游戏版号停发的日子里,那些死掉的企业。

这就不可避免的削弱我们的经济竞争力,想象一下,假如“蔚小理”没有通过美国资本市场融资来发展壮大,中国新能源汽车绝非今天的景象,这三家企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带动绝对是厥功至伟的。

也就是说,如果审计底稿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损失,会在看不见的地方野蛮生长。

解决风险定价,资本丰沛度和交易成本三大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需要建立法治社会,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减少各种有形之手的干预,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把法律的边界定义的清清楚楚,所有人和组织都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谷雨轩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